福建鞋业门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信息资讯 政策法规 协会资讯 产业聚合 福建鞋业 人才专区 福建童鞋 时尚鞋品 会员介绍 协会之窗 会客厅

关注・提升制鞋产业发展空间_2007年11月_《福建鞋业》_福建鞋业门户网

2008-3-2 0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2| 评论: 0

摘要:        晋江制鞋企业谋搬迁   黄金土地,黄金效益。 “亩产”,50多年前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近来又成为晋江政府和企业界人士口中的热门词语


 

     晋江制鞋企业谋搬迁

 

黄金土地,黄金效益。

“亩产”,50多年前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近来又成为晋江政府和企业界人士口中的热门词语。“亩产论英雄”、“亩产效益论”等概念一时风生水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28日,世界贸易中心总部国际理事会在泉州宣布,泉州正式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的一员,而200米高的世贸中心大楼将在晋江江畔拔地而起……

在晋江飞速发展的喜讯背后,晋江的土地便越发显得金贵。对于晋江鞋类企业来说,鞋业的市场越来越广阔,而土地问题也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致命瓶颈。晋江某鞋企的负责人感叹道,晋江有如弹丸之地,地价不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增加,鞋业基地搬迁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第1小标)

鞋企无奈“外迁”

搬的只是“生产车间”

近几年来,随着晋江制鞋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供鞋厂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当企业扩张与土地限制这一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的时候,“外迁”成为许多鞋厂无奈的选择。

“晋江的配套和经济环境好,可是没地方扩建厂房,不然我们是不可能会舍近求远的。”谈到企业外迁,晋江许多鞋厂老板都表示出一脸无奈。在晋江陈埭江头那块狭小空间里,聚集了361°、美克、国辉、爱乐、贵人鸟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的鞋厂,土地可谓寸土寸金。记者在走访协会会员企业时看到,由于厂房不够用,许多原料只好堆在临时棚里,每到下雨都要搬到拥挤的车间。贵人鸟负责人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用地紧张,不可能扩建厂房。

记者在采访时获悉,2006年晋江政府在江滨片区划出1200亩土地,并取名为“陈埭鞋业总部商务区”,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承载企业总部的。这个总部商务区建成之后,将有36家陈埭企业会将总部迁入此工业区。政府正在规划建设企业总部商务区和鞋材市以及成品鞋市场,希望总部和市场(鞋材辅料市场、成品鞋市场)能留在陈埭,而工厂逐步搬迁至外地。用陈埭镇镇长王茂泉的话说,“要把陈埭企业的‘根’留在晋江”,只有这样陈埭运动休闲鞋产业集群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晋江鞋产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现已经形成从鞋底、鞋带、鞋面、胶水到印刷、包装等完善的市场体系。此外,晋江鞋业市场信息灵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都占有绝对的优势。许多鞋厂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整个交易流程。这种成熟的产业配套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鞋企不能丢失的资源,大多数谋外迁的晋江鞋企表示,他们搬的只是“生产车间”,把根留在晋江,才能分享晋江成熟的产业集群优势。“如果我们整个公司都搬出去就会失去生存环境,很容易就被市场淘汰。”

业内人士指出,制鞋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长远来看,随着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提高,晋江制鞋产业必然会迎来更大规模的转移。在发展的趋势下,晋江制鞋企业的“生产车间”转移下一站在哪里?近期,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不断接到晋江鞋企负责人的求助电话,大都咨询关于搬迁地的选择。

 

鞋企“生产车间”何处去?

晋江制鞋产业转移的下一站是在哪里?

在晋江制鞋产业转移的大形势下,晋江的周边县市开始拿出土地承接晋江鞋产业的转移。不仅如此,中国西部地区可能是晋江制鞋产业转移的下一站,又或者可能是周边的越南等欠发达国家。

专家指出,制鞋企业外迁要注重当地的产业环境。现在很多地区为了招商,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都开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条件,但某个行业的产业链并不完善,上下游配套企业较少,这样一来,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因此,企业要选择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地方,所在的行业能够自成体系而不是一片空白。

 

就近原则 本土“橄榄枝”

今年,晋江周围的县市区不断向制鞋企业抛出“橄榄枝”。隔壁的南安早在半年前规划出南安鞋业基地,永春工业区专门划出“轻纺园”吸引晋江鞋服企业入驻,与晋江仅一江之隔的惠安早在2004年就开始兴建惠南鞋业园,且惠东的净峰、山霞等镇也开始拿出大片土地给晋江鞋企建厂房。

南安鞋业基地。据了解,南安鞋业基地采用“鞋业市场+生产基地”的模式,首期鞋业、鞋材生产基地1600多亩,鞋材市场300多亩。项目从去年8月开始启动,现在已经有匹克、泉州益泰鞋服、泉州富邦化工制品、飞顺鞋业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入驻。南安鞋业基地的优势明显可见,首先是土地价格,南安鞋业基地土地价格约13万元/亩左右,而在晋江已经涨到了30万元/亩左右。其次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南安人口约150万,许多人选择在家门口的鞋厂工作。此外,交通便利,基地位于南洪公路中段,离建设中的泉三高速南安出口仅6公里,产品可以方便配送至全国各地。据悉,南安鞋业基地的立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想承接晋江鞋产业的外迁。现在南安鞋业基地进入的门槛还较低,30亩以上就可以供地,尽量主要是想先尽可能多地招商,先把产业规模做起来。

惠安鞋业园。惠安早在2004年就已开发惠安工业区,并首先规划出3450亩的鞋业园正式对外招商,目标指向晋江鞋厂。事实上,入驻惠南工业区鞋业园的的企业大部分是晋江的鞋厂,如贵人鸟、八哥、泰亚、建踏等。现鞋业园里,除了成品鞋生产企业,还引进了鞋材生产企业和包装印刷及物流企业,产业链越来越完善。虽然惠安工业区鞋业园已经招满,但惠安县政府又在惠东的净峰、山霞等镇也开始划出土地吸引晋江的鞋厂入驻。晋江陈埭与惠南工业区仅一江之隔,晋江大桥建成通车后,从陈埭到惠南的车程只要十几分钟。惠安还将承接更多晋江鞋厂的对外扩张。当初惠南工业区吸引晋江鞋厂的是土地价格便宜,当时一亩地只要9万元,而现在地价已经不存在很大的优势了,因现在惠南的工业用地私底下被炒到了每亩20万至30万元。

永春“轻纺园”。远离泉州市区百公里外的永春县也打起鞋产业的“主意”,据悉泉三高速公路开通后,永春到泉州市区的车程只要四五十分钟,因此永春工业园区决定实施一区多园战略,专门划出“轻纺园”承接沿海鞋服产业的转移。那里设有原辅材料交易区、生产加工区等配套设施。福建欧美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忠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在晋江打工的永春人都愿意回家门口做工,而永春县下政府正在进行一项“回归工程”,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永春籍熟练技术工人吸引到工业园区上班。据了解,晋江体育用品“巨头”安踏率先在永春工业区“轻纺园”拿下了8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并且已经正式投产。此外,目前入驻永春“轻纺园”的企业已近40家,除安踏外,还有福建欧美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帮登鞋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知名鞋企。

峰安皮革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荣辉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晋江企业搬迁到附近的南安、永春和惠安,这是企业和政府的双赢合作,企业为拓展发展空间,自愿搬迁到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地价较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比较低。同时,企业搬迁到统一的地方有利于统一的整治,污水处理也方便,废气也能统一排放。

跨省,远抛“绣球”

在东南部地区土地成本、人力成本快速上涨的情况下,福建制鞋企业不得不考虑将产业分解,并梯度转移。在晋江制鞋企业发出外迁的信号之前,他们已经熟悉了政府提倡的“东鞋西进”政策。同时,江西、重庆、河北等中西部地区早已频频向晋江制鞋企业抛出“绣球”。特别是江西的抚州、上高、鄱阳等县市规划出大片土地,敞开大门等待东部鞋企入驻。

江西创建“福建鞋业创业基地”。早在2006年,江西的抚州、上高、鄱阳等县市就已经向晋江的制鞋企业抛出招商的“绣球”。江西政府为吸引东部的制鞋企业入驻,不仅做了大量的宣传,还邀请多个商会实地考察。特别是江西的上高县,还在泉州设立专门的招商办事处。

江西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土地资源为招商资本,吸引了不少制鞋企业关注。去年匹克集团已在江西上高建立了鞋业生产基地,太平洋鞋业也在江西圈下400多亩地建设宝鸿(江西)鞋业发展基地。同一年,在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的协调下,江西初步规划5000亩左右建设一个规划统一、功能齐全的“福建鞋业创业基地”。 据协会副秘书长陈践介绍,鞋业的配套非常重要,如果单家企业到外地发展,在产业方面无法形成配套。因此鞋业创业园将建立一条完整的鞋业产业链。

近日,在我协会举办的会长联席会上,福清永超鞋革制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林培璋表示,在新形势下,由于泉州等地的地价偏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基地搬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有一些工业基地,不管是政府的招商政策还是配套产业链条都很完善。他还表示,江西宜川的环境不错,政府亲自招商,土地价格实惠,税收优惠,劳动力有专门的培训等,永超公司在当地投资的厂房已经投产一年,效益不错。

重庆,中国西部鞋都。国务院正式批准的重庆市和成都“改革试验区”吸引了大量的东部制鞋企业前往入驻,据悉,各种优惠政策出台,西部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使得地处重庆璧山的“中国西部鞋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由奥康集团和璧山县政府联合打造,总占地2600亩,投资10亿元的“中国西部鞋都”,已经吸引来自广东、福建、浙江、台湾等60多家制鞋企业和400多家经营商户纷纷入驻。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提倡“东鞋西移”并不是把整个企业或者产业链搬迁到西部,而是今后企业的总部设东部,在西部开创一个新的加工制造基地,把生产加工将向西部转移。

远洋,国外制鞋厂

在晋江制鞋产业遭遇到工人难招、土地难买、同质竞争激烈、环保压力剧增等发展困局时,企业家们开始在业内寻找突破这些发展瓶颈的新增长点。特别在出口退税减少、人民币升值、欧盟反倾销等不乐观的形势下,那些在国外已取得发展的制鞋企业则选择在海外扩建制鞋基地,寻求产业升级。

那些希望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邻国嗅觉灵敏:去年菲律宾与越南分别组团并派出商务代表来福建考察,希望企业到其国家投资建厂。而美洲的国家有洪都拉斯与委内瑞拉也在主动推荐前往投产。由于本地制鞋行业有不少台资企业,因此在泉州鞋企扩展海外市场方面,有台商曾推荐过巴拿马。

越南。这个毗邻中国且制鞋业快速窜升的国家很快成为晋江企业家瞩目的焦点。那些早先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投资办厂的台资企业早已前往越南“铺路”,现在该国的河内和胡志明市两地成为制鞋业的主要集中地,相应的配套产业正在建立中。

据悉,晋江国辉鞋业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前往越南进行投资生产国辉公司品牌鞋,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政府扶持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制鞋基地快速发展;峰安(中国)皮业有限公司也锁定了越南作为海外制鞋基地,董事长陈荣辉告诉记者,该公司在越南建厂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业内人士介绍,越南凭借着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税收,以及企业以低价格和快速的出口程序,包括政府的扶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制鞋企业投资者。同时,提醒国内企业注意的是,越南当地行业刚起步,各种制度未完善,特别是当地政府对行业发展监管不够,且土地所有权混乱,导致投资者在购买土地使用权时出现诸多问题。同时注意当地生活文化,工人普遍不加班,给企业在旺季生产时带来许多不便。

除此之外,泉州的制鞋企业还不断赶赴菲律宾、印尼等地考察,选择合适的基地着落点。曾随制鞋产业的发展与转移的台湾制鞋工程师蔡慧星认为,制鞋产业从原来的美国往日本、韩国再往中国台湾、印尼、菲律宾,最后又转移到祖国大陆,这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趋势特点。他认为,印度将会是另一轮制鞋产业转移的地区。泉州宝峰鞋业有限公司海外建厂的计划也正在进行当中。据称,宝峰从去年开始已在菲律宾、越南及印尼考察,并有意把海外的厂设在印尼。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本身并不可怕,但面对产业转移制鞋企业该如何应对却值得深思。纵观世界著名鞋品牌的制鞋工厂的转移,成功与失败并存在。同样是面对产业转移,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名牌在欧美虽然已经没有制鞋厂了,但是依然占据全球运动鞋市场最大份额;而我国台湾却在制鞋业转移之后,很多品牌也消失了。这两种不同命运的制鞋产业转移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启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