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业门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信息资讯 政策法规 协会资讯 产业聚合 福建鞋业 人才专区 福建童鞋 时尚鞋品 会员介绍 协会之窗 会客厅

五大荆棘_2009年2月_《福建鞋业》_福建鞋业门户网

2009-3-4 0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69| 评论: 0

摘要: 二、大批企业倒闭       福建的制鞋业曾独领风骚多年,然而在2008年,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这个制鞋业重地最近几年却接连遭遇“劳工荒”、“电


二、大批企业倒闭

      福建的制鞋业曾独领风骚多年,然而在2008年,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这个制鞋业重地最近几年却接连遭遇劳工荒电荒油荒等的重创,加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以及一些地区或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使福建鞋企受到严峻挑战,许多鞋企要么倒闭,要么远走他乡。除部分倒闭外,目前福建另有多家企业到东南亚如越南、印度、缅甸等国家设厂,有的则转战我国内地省份如湖南、江西、广西、河南等地设厂。

      随着土地、人工等成本的提高,一部分鞋企倒闭已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趋势。这意味着福建制鞋业正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时期。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发展的临界点,其经济发展的转折态势已基本形成,如果产业结构得不到及时转化或升级,必然与经济发展产生矛盾,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此外,原材料上涨也是加速企业“倒闭淘汰”的重要原因之一。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的不断上涨已成为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今年第二季度成品油价格再度上涨后,企业原材料成本压力越发凸显。因为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得鞋企生产成本随之上升。随着石油、钢材价格的上涨,特别是石油产品价格的一路攀升,以石油下游产品为主要原材料的纺织、服装、制鞋、树脂工艺等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有79.03%的企业产品平均销售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或下降,这种高进无法高出直接影响着小规模企业的效益。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些对企业的生存却是致命的。

可以说,福建出现的鞋企倒闭潮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须付出的代价,也是福建加工制造产业面临生存危机一个缩影。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20世纪后期,我国借助劳动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国。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性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也开始逐渐上升。当下,鞋企要保持鞋类产品原有的竞争优势基础上,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推进产业在国内的梯度转移,防止向印度、巴基斯坦、泰国、越南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过度转移。

 

三、人才匮乏、研发力量不足

     我国制鞋业科技力量薄弱,科技进步贡献率很低,科研、开发、设计、信息等方面的人才及相关的软硬件匮乏。制鞋企业多为低水平重复,自主设计比重小,舒适性、功能性新产品的研究与国外差距很大,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低价竞争使得我国制鞋业根本无力顾及科技的投入,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人才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科技人才的不足。福建的鞋企大都是家族式的,企业管理者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知识。我国制鞋企业的营销人才,尤其是跨国营销人才更是奇缺,这对我国鞋企业发展、壮大、走向国外市场是一个很大的障碍。科技研发人才的不足使我国制鞋业缺少自主设计、研发。因此,我们的竞争优势仍是低水平的价格优势、数量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

     还有一点是缺乏国际知名品牌。目前我国鞋类产品已经有了中国名牌、驰名商标等,但这些品牌在国外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很低。世界知名品牌鞋的原产地基本上都是中国,都是国际品牌在中国做贴牌加工的,中国企业只负责生产。由此看出,我们有很强的加工生产能力,但没有市场认可的自有品牌。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国鞋类产品出口仍以数量增长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

制鞋行业要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做大做强自主品牌,改变中国只是世界加工厂的局面,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 加强品牌建设,支持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培育自主品牌的同时,引导国内企业同跨国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发挥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收购国外企业或品牌,通过品牌合作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鞋企提高品牌意识、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对众多鞋企而言,未来的出路只有一条:只有技术研发才是企业的出路,没有技术永远受制于人,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战略转型,努力提高鞋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向技术优势转变。

 

四、产业升级、转型的阵痛

有专家指出,未来两年都将是福建制鞋业的洗牌年,估计将有一半以上企业将主动倒闭,退出制鞋业。这意味着福建鞋企要么转型,要么就倒闭。如果转型成功了,企业的竞争力就更强了。如果转型不成功,那么就只有倒闭或迁移别的地方。如果企业想活,就一定要过这道坎。

福建鞋业面临国内外各种压力。出口退税率下调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给鞋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人民币持续升值,鞋企的利润不断下降;招工难、用工贵,鞋业人才缺口相当大,新《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更是给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么多压力,行业要生存、要发展,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为此,不少企业在产品创新、管理提升等方面积极寻求突破,外部压力正转化为企业自我改造的内部动力。一些业内专家也表示,目前众多企业遭遇的危机,亦是整个产业提升的转机,新一轮的产业整合将使晋江在全球运动鞋产业分工中更具竞争力。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对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作为企业来说,首先应在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上下功夫,尽量不把所有成本上升的压力都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今年,温家宝总理在东莞市鞋业调研时提出的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经营思路,温家宝总理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升级是核心,转型是调整结构,这为目前中国制造业尤其是鞋业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低谷、突出重围指明了重要方向。

对于当前鞋业正遭遇的出口困境,也可视为鞋业产业整合的开始。台湾曾是全球最大的制鞋基地,最终通过产业整合实现了最低成本制造,创造出核心竞争力。即使在今天,台湾鞋业以其品牌和技术优势,仍在祖国大陆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继续发展。中小企业放弃整鞋的生产,而改为专门生产某一零部件,或专攻一道工序,是产业分工细化的趋势使然,将使整个鞋业产地的产业成本逐步降低,从而增强地区竞争力。

      对于少数龙头企业拥有品牌和销售渠道,大量中小企业围绕它们配套生产,可以最大化地降低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最有竞争力的运动鞋,这就是产业整合的结果。但这种产业整合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当大量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生存困境时,整合也就自然开始。

 

五、上市受阻,贷款、融资困难

今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用工成本上涨、招工难……很多中国的制鞋企业已经对自己眼下的困难如数家珍。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福建鞋企(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出台银根紧缩等政策,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进一步凸显出来。由于各种成本一直看涨,而银行对中小企业倾向于只收不贷,这让企业的资金链越蹦越紧。

虽然除银行贷款外,企业融资的途径有20多种,如上市、发企业债券、股权稀释等,但是大部分融资渠道对企业的要求很高,并不适合这些面临困境的中小企业。因此企业纷纷寻求其他渠道来缓解融资难题。

对于福建鞋企来说,与前十年埋头做订单的情况不同,利润的一再削薄让他们的生存环境日益险恶。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因资金问题而变相破产之时,一批规模制鞋企业正谋求通过上市来筹集急需的资金。

当然,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政府部门也在做着多方面的努力。如从20084月份开始,晋江政府陆续开出了包括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创投基金,以及商标权和股权质押等在内的药方,力求构建起一个多形式的立体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改革创新的资金难题,助中小企业改革升级一臂之力。6月份,鞋都晋江成立担保公司,为众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建立了新的渠道。20081023日,福建省首家小额贷款试点企业,晋江市恒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揭牌开业;之后不久,晋江本土首个创业投资基金公司将正式揭牌,股权和商标权质押贷款方案也已于近期开始正式实施。

在上市方面,福建鞋企也受到很大的影响。200863日,特步国际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成为继鸿星尔克安踏体育之后,第三家在境外成功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晋江运动鞋生产企业。在这之后,361度、乔丹匹克等运动鞋品牌都已纳入到了上市程序当中,然而,因原计划于711日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的晋江品牌喜得龙搁浅后,大多企业虽然都在全力争取,但都放慢了的脚步,一手准备、一手“观望”寻找合适时机,如361度原本计划今年年底上市的计划一再拖延,据知情人士透露,361度的上市计划被推至后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